
文史工作者陳仕賢表示,鶴棲別墅院內以閩式建築為主體,木窗、木門雕工精美,日治時代,庭院加築西洋風格的柱狀拱門當圍牆,有別多數鹿港長條街屋的建築樣式,增加鹿港老街的保存類型的豐富性。
歷經百餘年,鶴棲別墅後代早搬遷,空屋日益殘破,讓人不捨,陳仕賢穿針引線,說服屋主提供公部門管理,為修復再現風華,注入新契機。
鹿港公所也納入「鹿港歷史街區漫步工程」著手修繕拱門、外觀圍牆,公所主秘孔秉杰指出,別墅內院的木構建築修復涉及專業,不同一般工法,從九十八年就透過文化局報請文建會整修。
去年,文化局也將「鶴棲別墅」登錄作為歷史建築,好使爭取五百萬元的補助經費有據。
但文建會回函「九十九年、一百年的經費都已經分配完畢,文化局先委託進行歷史調查和建築測繪。
測繪工作一邊進行,文史工作者一邊也非常的擔憂,不時指出屋頂爬滿了藤蔓,呼籲相關部門先動作清除,否則會壓毀了建築,沒想到擔憂成真。
鶴棲別墅倒塌,昨天文化局長陳允勇、監察委員、公所、地方文史工作者和鹿津文教基金會林益邦等都前往會勘,陳允勇指示先搶救殘瓦木堆內的清代、日治時期書法家鄭鴻猶、郭啟薰等墨寶、文物,未來是否重建,抑或整理作為遺址花園,再進一步討論。
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